客服熱線:188-6581-8999
1. 氣孔
焊接時,熔池的氣泡在凝固時未能逸出,殘留下的空穴。
產生原因
氫 氮 空氣等有害氣體的污染
防治措施
采用純氬氣,提前送氣和滯后關氣時間
做好焊前清理工作
正確選擇保護氣體流量,明確尺寸,電極伸出長度等。
2. 夾鎢
過大的電流引起鎢極熔化和蒸發,或者操作過程中鎢極與鐵水接觸,造成鎢極微粒進入熔池,造成污染。
原因
接觸引弧或鎢電極熔化
減小電流,或者加大鎢極直徑,旋緊鎢電極夾頭和減小鎢電極伸出長度。
更換有裂紋或撕裂的鎢電極
3. 未焊透
焊接時接頭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現象叫未焊透
坡口鈍邊較大,破口角度太小,錯邊等。
焊接電流過小,送絲不均勻。
焊接速度過快或過慢。
焊絲位置不當,焊接電弧未熔焊到焊口根部。
4. 電弧不穩定
鎢電極有污染。 接頭坡口太窄。
鎢電極直徑過大。 弧長過長。
焊件破口有銹,油漆或油污 。
5. 墜瘤
由于熱量過于集中在某一處,導致鐵水下墜形成凸起。
電流過大。 焊絲填送過多。
擺動慢,熱量過于集中。
調整小的電流。
正確送絲,氬弧把擺動適當加快。
6. 縮孔
焊接收弧時熔池金屬迅速向周圍結晶收縮,而熔孔處未來得及鋪滿熔化金屬,形成空穴。
形成原因
電流過大,收弧過快,熱量過于集中
調至合適電流,收弧至破口側面,使用高頻多打幾下。
7. 未熔合
電流過小,錯邊,續絲不到位。
解決措施
調大電流修復焊口,調整續絲角度。
8. 扎絲
操作不當,送絲過急 電流過大 破口間隙過大
調至合適電流,送絲均勻。
9. 射穿
電流過大,焊接過程中,電流過于集中。
調小電流,正確操作,加快擺動節奏。
10. 裂紋
焊接后焊口的冷卻過程產生的熱應力超過材料強度所導致的裂紋
焊件強行組對 焊件與焊材不匹配
焊接工藝選擇錯誤或執行不嚴格
焊接參數不正確或收弧過快。